慧眼看世界——恐怖情人
2017-10-23
台灣大學校園發生一宗潑酸自殺案,當中突顯年輕人情感教育出現缺陷外,也讓人再度關注「恐怖情人」。
「恐怖情人」通常是指未能面對情感挫折,若戀人不回心轉意,就有機會使用恐嚇和暴力手段對付,達到「我不好,也不讓你好」的目標。社會經常都有這類因情感糾紛而釀成血案的新聞,但近年不少涉案疑犯或兇手都擁有良好家庭背景和高學歷。某程度看,這些人已算是「人生勝利組」,可惜就輸在愛情路上。由於中國人社會忽略愛情教育,不知道如何處理分手和保存珍惜一段關係才是戀愛最大的挑戰。
新世代物質豐盛,知識學歷亦提高了;父母能幹讓子女沒有經濟壓力,他們反而覺得生活失去重心,容易將一段愛情無限放大到不可取代。如果再加上缺乏同理心,個人自我中心強,情緒管理差,甚至有濫藥和酗酒的傾向,日後發展成「恐怖情人」的機會也大。
很多人戀愛初期比較盲目,到發現對方不適合自己時,都想盡快了結雙方的關係。可是伴侶若然有「恐怖情人」的因子,自己又沒有深思熟慮去部署和平分手的策略,隨時將事情激化,令對方產生怨恨;更麻煩的是弄至拖泥帶水,讓對方增添不必要的希望,催生更嚴重的後果。
因為跟「恐怖情人」分手有難度,所以盡可能避免跟他們交往。
張慧慈